2016年3月19日,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语言测试研究所第12期读书报告会暨“外语教育测评与数据挖掘”项目研讨会在基地研讨室成功举行,主题为“外语教育测评与数据挖掘:方法与实例”。
本次交流会由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导师周庆教授及其团队成员担任主讲,并由基地专职研究员李良炎副教授和肖巍博士担任主持。三位老师均为相关领域校级或省级科研项目主持人。此外,基地主任、澳门美高梅赌场-美高梅网上赌博
“外语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方向博士生导师辜向东教授,重庆邮电大学澳门美高梅赌场
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文本挖掘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能力评估研究”主持人汪顺玉教授,以及来自十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的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交流和讨论。
上午,大家围绕“外语教育测评与数据挖掘”这个研究领域的方法和实例进行了深入交流。首先,周庆教授结合论文“教育数据挖掘研究进展综述”(周庆、牟超、杨丹,2015)对教育数据挖掘的概貌、特点、发展历程、机遇和挑战进行了介绍,并以几个外语教育领域的数据挖掘实证研究为例,介绍了外语教育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接着,周庆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孟瑶同学对一项她在研的外语教育数据挖掘研究实例“英语专业学生成绩的量化分析与预测”进行了报告。之后,大家就该研究的亮点、意义和不足,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时,大家也就其他相关问题,如外语教育数据挖掘工具及知识储备介绍、数据挖掘与数据可视化的联系与区别、汉语文本难度分析方法、写作文本大数据分步式处理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大家结合文献阅读着重讨论了外语研究中的数据挖掘和统计方法。首先,大家对三篇定量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批判性阅读。接着,大家就阅读中的疑问和文献的优缺点进行了交流讨论。汪顺玉教授在讨论中指出:研究中的变量设计要确保有意义,设置变量前要论证;汪教授还对词汇量测试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辜向东教授指出要批判式阅读,并鼓励大家战胜畏难情绪,提高国外文献输入。接着,汪顺玉教授、李良炎副教授和肖巍博士就如何解读数据,对外语研究中常见的数据挖掘和统计方法,以及相应的参考书籍和学习方法进行了介绍。李良炎副教授结合自己从文科转向工科,攻读计算机博士的经历指出,只要肯脚踏实地地学,勤快地动手操作,掌握一些工科知识和技术,实现跨学科研究,不会是想象的那么难。
参加者们对这次活动都给与了非常积极的反馈。一些研究者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对数据挖掘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发现它在外语研究领域大有可为且并非遥不可及,通过几位专家的梳理,对常用的挖掘和统计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该如何去学,如何去找研究切入点了。会上,大家交流并产生了一些研究选题,一些来自不同单位和高校的师生还表现了合作研究的愿望。几位想考研的本科生和低年级硕士研究生表示,在平日的课堂上几乎没有机会学习什么研究方法。在这种讨论会上,既可学到理论知识,又可见识到研究实例和具体的研究方法,既能见到领域内的专家,又能接触到不同背景的学者,能学习并参与交流,感觉大受启发和鼓舞,受益匪浅。
基地系列读书报告会活动自上学期启动以来,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逐渐形成“自由、活泼、开放、专业”的特色,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参加者背景也日益呈现出多层次、跨学科的特点,已成为基地的特色学术活动之一。基地读书会将会继续为大家奉上更为丰盛的精神大餐,也期待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