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下午,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第四次学术沙龙在澳门美高梅赌场
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基地研究员李永毅教授主讲,题目是《诗歌的逻辑与读诗的艺术》。基地主任辜向东教授和英语系主任毛凌滢教授共同主持了这次讲座,基地、英语系和大学外语的近二十位老师和几十名来自各院系的同学参加了沙龙。

李永毅教授在活动开始解释了理性思维在诗歌阅读中的重要性,然后从中国古诗的一些例子入手,说明虽然“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但诗歌作品仍需某种逻辑来保证艺术上的自洽与统一。接下来他从五个方面详细演示了如何在诗歌里、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现代英语诗歌里发现并追踪逻辑,以把握作品的审美特质和知性内涵。一是诗歌语言对语法、语言习惯和文学常规的偏离,因为意义往往从裂隙中渗出);二是作品临时创建、量身定做的运行程序,同一作品内多次相似的偏离就可能形成某种“逻辑”);三是诗歌各层面之间的对峙、冲突和更高层面的融合,因为诗歌的复杂意义和丰富的美往往源于这种精心安排的矛盾);四是二元或多元结构的意象和修辞链条/网络,绝大部分诗歌都是以二元对立的方式展开的,多元是二元的拓展);五是文学传统的碎片、影子和回响,对文学传统越熟悉,越容易洞察诗人的花招。

此次活动最大的特色是讲座之后的精彩互动。英语系主任毛凌滢教授、林夏副教授、余泽梅副教授、李玲博士,基地的李良炎副教授、杨小虎副教授、汪兴富副教授,大学外语的刘萍老师、张宏老师,或者和李永毅教授一起从不同角度回答听众的问题,或者抛出很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妙语连珠,真正达到了思想碰撞和交流的目的。师生互动频繁,场面热烈。除了对本次沙龙主题的疑问解答外,李永毅教授也为在场的各位师生解答了文学领域的许多相关话题。提问者络绎不绝,也有许多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补充说明,充分体现了各位教师和学生对诗歌、对文学的热情。原本计划两个小时的讲座在李永毅教授的精彩讲解和大家的热烈讨论中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提问过程中,李永毅教授对各位提问者都赠送了自己的著作《侠血诗骨》,将讲座又一次推向了高潮。

最后,基地主任辜向东教授做了总结,认为此次活动非常成功,并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基地的后续学术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