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程安排一(2019.4.13)
新书发布会
新书为李永毅教授译著《哀歌集·黑海书简·伊比斯》(古罗马奥维德著)。本书是古罗马大诗人奥维德流放时期作品《哀歌集》《黑海书简》和《伊比斯》的第一个汉译本,从拉丁文直接译出,并以单行六顿、双行五顿、两行换韵的汉语诗体模仿拉丁语的哀歌体。体量约八千行,另有两万字前言和十万字注释。如果说屈原的《离骚》开辟了中国的流放诗传统,那么开辟西方流放诗传统的就是奥维德的这三部作品。这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成系列的以流放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作品,从古罗马白银时代的塞涅卡到20世纪的曼德尔施塔姆、布罗茨基等,无不深受其影响。它们成为后世流放文学的原型。
学术预告
夜莺为谁而鸣:诗之思与物之深层
主讲人:清华大学外语系陈永国教授
时间:2019年4月13日下午15:00-17:00
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澳门美高梅赌场
501学术报告厅
摘要:本讲座第一部分讨论写诗之难,难在其思至深,致使诗歌成为神秘的梦幻般的艺术,其创造者也成为人中骄傲的、睥睨一切的始终的贵族。第二部分讨论诗在读众中引起的分裂,进而由诗之深度结构见物之深层意义,以证明诗何以利用语言表达中出现的缝隙、间隔和空白来生发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不完整性和生成性来进行物本体的创造。
主讲人简介:陈永国,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1991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语系访问学者;1994年-1995年,美国杜克大学英语系富布赖特学者。陈永国教授的研究领域为:外国文学、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翻译理论、英语教育等。发表专著《理论的逃逸》、《文化的政治阐释学:后现代语境下的詹姆逊》、《海勒》、《美国南方文化》四部。译著和主编丛书包括:《激进哲学:阿兰•巴丢读本》、《哲学的客体:德勒兹读本》、《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世界文学史》、《斯皮瓦克读本》、《视觉文化研究读本》、《城市文化研究读本》、《翻译与后现代性》、《福柯的面孔》,《尼采的幽灵》,《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现代性基本读本》,《现代与现代主义》,《游牧思想》,《后身体》,《后现代历史叙事学》,《美国思想史》;《作为修辞的叙事》,《德国悲剧的起源》,《文学批评理论》,《改变了世界的观念》,《图象理论》,《福克纳传》等近40部专译著,在国内外核心刊物文章50余篇,出版诗集3部。
日程安排二(2019.4.14)
“西方文学与古典传统”研讨会介绍
“西方文学与古典传统”研讨会是为配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而举办的第一个小型研讨会,旨在展现西方古典传统历久弥新的活力和它对欧美当代文学的深刻影响。本次发言的学者有四位,个人简介和发言摘要如下:
一、从伊比利亚到哥伦比亚:“Homo peregrinus(朝圣之人)”主题在中古西班牙及现代拉美文学中的变体
发言者:范晔副教授,1977年生,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博士,2006年至今任教于北京大学西葡语系,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墨西哥El Colegio de México访问学者。主要研究西班牙黄金世纪文学、西语文学与基督教传统、二十世纪西语美洲文学。曾获得众多文学和翻译奖项,包括单向街书店文学奖文学翻译奖(2017年)、黄廷芳/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2016年)、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批评家”提名奖(2015年)、诗东西诗歌翻译奖(2014年)等。现为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西葡拉美文学研究分会理事,在国内西语文学界、诗歌界和翻译界有较大影响。
摘要:“Homo peregrinus(朝圣之人)”这一古典主题在西班牙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直至二十世纪西语美洲文学的现代经典中仍能觅得变体。本文选择两组不同时空的经典文本,即:西班牙文学史上第一位署名诗人贡萨洛·德·贝尔塞奥(Gonzalo de Berceo)七百多年前的名篇《圣母奇迹》(Milagros de Nuestra Señora)和中世纪诗人豪尔赫·恩里克(Jorge Manrique)开西班牙语哀歌之先河的经典名作《挽亡父谣》(Coplas por la muerte de su padre);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ía Márquez)的《百年孤独》和作家费尔南多·巴列霍(Fernado Vallejo)的《杀手圣母》(La Virgen de los Sicarios),尝试揭橥这一主题自中世纪以降如何在整个西语文学源流中回响不绝。
二、意大利拉丁语言文学网络资源简介——以拉丁诗歌资源为中心
发言者:李慧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拉丁语言文学讲师,拉丁语教研室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与文学学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海外汉学研究方向硕士,意大利罗马大学亚非文明、文化与社会博士,罗马慈幼宗座大学基督教与古典文学学士、硕士。曾在意大利佩鲁贾外国人大学进修高级意大利语课程,意大利维真古典学院进修拉丁语、古希腊语语言文学和教学法课程,2017-2018年在意大利罗马智慧大学文哲学院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传教士汉学、法国汉学、拉丁语语言文学、拉丁语教育史、教学法。
摘要:意大利古典语言文学有着深厚的传统,大多数西方的古典学者都有过在意大利留学和工作的经历,能够使用意大利文进行学术交流与研究。国内学界目前对英语世界的文献和研究工具掌握较为充分,近年来对德语、法语学术成果也多有利用,但是对意大利学界的信息了解较少。意大利学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积极建设网络资源,并参与建设了诸多国际大型电子资源项目。目前已建成不少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网络资源索引、全文数据库、参考文献检索引擎和数据库、工具书、专题网站等资源,且多数网站有英文及其他外文版本,方便国学者使用。本研究拟分类介绍重要意大利古典学术网络资源,重点介绍三个拉丁诗歌网站:Musisque deoque, Pedecerto以及Poeti d’Italia in lingua Latina tra Medioevo e Rinascimento的功能及使用方法,以期为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研究的开展提供更多参考。
三、从中世纪到后现代——艾柯小说论
发言者:李静副教授,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艾柯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叙事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意大利文学、比较文学、文学符号学、叙述学、海外华人文学、生态文学。主持以艾柯为研究内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出版艾柯研究的专著两部——《符号的世界——艾柯小说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和《符号学家的文学世界——艾柯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
摘要:艾柯的第一部学术专著是《托马斯·阿奎那的美学问题》,也是他的博士论文,他从研究中世纪美学出发,开始他的学术历程。中世纪的思想影响并贯穿他的整个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过程。在他的小说中,大量的中世纪内容充分体现了他对于中世纪的热衷,而后现代的小说创作方法也是其文本主要特征。本文分析讨论艾柯小说的中世纪取材以及后现代面孔。
四、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古罗马革命
发言者:李永毅教授,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拉丁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和第七届重庆文学奖文学翻译奖得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和中美富布莱特访问学者项目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拉丁语诗歌通史(多卷本)”首席专家,美国古典研究会和英国古典协会会员。出版有《贺拉斯诗全集:拉中对照详注本》《卡图卢斯歌集:拉中对照译注本》等拉丁语、英语和法语译著二十部,《卡图卢斯研究》《贺拉斯诗艺研究》等专著五部,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摘要:在文学研究日益碎片化的时代,我们需要重温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对“历史感”的论述。“历史感”所感知的不只是“过去的过去性”,更包括“过去的现在性”。若要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就不可忽视文学史的宏观框架。本讲座将聚焦于古罗马诗歌与英美现代主义的关系来阐述这个问题。通过具体的例证,我们可以发现古罗马诗歌的观念和技法如何影响了后世,英美现代主义的作家又如何汲取了古罗马诗歌的营养。这种互动为文学革命提供了动力,也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